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也是改革所向。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化与兴起,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数智时代为教育带来哪些变革?数智化如何赋能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年第一波干货,快跟着信息技术学业测评系统的小编一起来看相关论点、观点摘编——
教育部积极构建全球数字教育政策对话格局,与各国共同探索数字教育的规划、标准、监测评估,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安全管理、数字伦理风险防范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积极利用金砖国家机制推广智慧教育平台,对接标准、规范、接口等;担任联合国儿基会“公共数字门户”项目全球牵头国家,积极推广中国标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展现数字教育强国的责任担当。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从模拟格式到数字格式的转变)、数字化升级(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改变组织的运作过程)基础上的创变过程。在数字化转换和数字化升级中,需要外部信息、文本转换为序列化的数字对象,即以数字可读的结构形式写下来,然后通过可能无限多种方式创建、编辑、反序列化、共享、复制、转换、呈现为人类可感知的表示等,或者生成指令以驱动组织和系统的价值创造。这些数字对象可以是可执行代码、文字、图形、多媒体等各种类型的信息载体——数据。数据是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其关键作用首先是,作为一种信息沟通的媒介,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基于数据的信息透明和对称,提升组织的综合集成水平,提高社会资源的综合配置效率。可以说,数据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就数据赋能的潜力来看,数字化转型通过数据深度挖掘优化,以数据生态延伸价值生态,进而可实现教育系统的创新和变革。
建设智能社会新生态既需要教育系统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也需要教育系统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适应智能发展。首先,智能人才的培养以及智能化转型的“智能”需求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内核具有内在统一性。教育数字化转型借助技术塑造以改变和创新教学模式、形态和构架,如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向智能教育模式、改造智能人才培养的环境形式、形成人机协同格局,符合构建智能社会新生态在人才培养和教育转型的需求。其次,伴随着数字素养与技能需求、发展全民数字智能的需求提出与升级,教育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态势,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教育系统发展的方向之一。因此,从构建智能社会新生态角度看,智能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的需求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数智时代对教育的影响是深刻的:第一,重塑了师生关系。数智时代的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转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进而拓展了师生的教学联结关系。在数智时代,线上教学活动被转译为数字化、智能化的编码形式予以传播,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再造与创造。第二,推动了个性化教学。学习者画像是对学习者基本信息的描述和集合,通过对人口学变量、知识基础、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维度的分析,形成以数据、图像为表征的分析结果,并以此作为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第三,拓展了教育者维度。数智化教学媒介将“真实的人”隐藏起来,为虚拟人物、虚拟世界中教育工作的开展留下了较大空间。
高等教育数智化转型中,我们可将教育细分为“教”与“育”以进一步厘清数智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内涵。其中,“教”是指教书。数智技术驱动的智能教辅系统可以作为工具性角色完成为学生“受业”“解惑”的程序化作业,因此高校教师可以让渡部分辅助类的教学任务给智能教辅系统。“育”是指育人,是教师在传递知识过程中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情感感化、信念确立、德行培养等活动。教师育人是非预设、非逻辑、非线性的行为,是智能机器无法模拟也很难实现的。高等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偶发的、感性的、不设限的师生交流过程。教师是教育这项人文活动的主导者,能够赋予教育人文色彩,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予学生价值层面的引导,因此,高等教育数智化转型过程中应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变。
数智化赋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有其技术优势和基础属性。“数字化”是技术概念,而“数智化”属于数字技术的应用。实现“数智化”需要开发数字技术与应用数字技术,形成一种数字智慧化和智慧数字化合成的新生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等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并受到重视,这奠定了数智化赋能产教融合的基础。数智化赋能产教融合包括两层属性:一是教育属性。利用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云服务等手段,面向产教融合参与主体提供便利的资源共建共享机会,促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同时为学生提供更高效、更灵活、更便捷、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以满足社会对于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其典型优势是交互、协作、开放、共享。二是技术属性。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利用数字化、智能化优化产教融合参与主体间的交流互动,优化教育教学及其要素配置,构建形式更丰富、响应更及时、机制更灵活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其典型优势是突破时空限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等。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化与兴起使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了大幅度跃升,教育发展迎来了“数智化”的时代,即“数字化”“智能化”与“智慧化”。智能时代的教育观涵盖了“共创共享的知识观、智联建构的学习观、融通开放的课程观和人机协同的教学观”。在教育数智化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评价、管理等,并且更加强调以数据和智能技术为驱动的教育模式创新。可以说,教育数智化是在教育数字化的基础上,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全面智能化升级。但,数智化教育资源在现代教育中存在的争议与挑战,其一,地区网络教育发展不平衡。其二,工具导向的形式化趋势与多元化教学内容的缺失。其三,重复性的教育平台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因此,应从“技术与人文的哲学对话”“立德树人与技术赋能的融合”“技术、人文与德育的和谐共生”三个方面解析教育数智化发展中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之间的关系。
数智化赋能循证高等教育评价的实质是数智技术与循证高等教育评价的有机融合,强调基于数智技术所探寻数据形成的证据对整个高等教育实践活动过程成效进行精准评价。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与其最终所取得的成效分别是数智化赋能循证高等教育评价的起点与终点。从评价结果体现来讲,数智化赋能循证高等教育评价结果在高等教育对象身上体现的是立德树人成效,而在高等教育者身上所体现的是反思优化。高等教育者与高等教育对象分别作为高等教育实践的主体与客体,二者之间是一种互相影响的关系,高等教育评价作为研究高等教育者“教”与高等教育对象“学”的价值活动,通过评高等教育者与评高等教育对象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促进高等教育实践主体共同成长的效果。数智化赋能循证高等教育评价旨在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服务。
原文内容来源于现代远距离教育,文章转载自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侵权,请权利方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