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之年。这一年,朝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目标,教育领域持续深化改革,新政频出。今日荐文,与您一同回顾2024年基础教育领域十大新政,快跟着艺术素质抽测系统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可以说,2024年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基础教育系统紧扣时代命题,在加快推进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奋勇向前,积极作答时代考卷,为实现我国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贡献了基础教育力量。
我们基于党和国家关于基础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教育部工作要点,以及中小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等,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的基础上,从重要性、创新性、实效性、影响力等角度出发,遴选并回顾2024年基础教育领域十大核心议题,分析政策要求、理论观点与实践进展,以期为2025年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现实参考。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2024年1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把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作为工作主线。教育部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编制,成立教育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系统谋划设计教育强国建设的施工图和时间表。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五方面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有研究指出,夯实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需要落实好十个方面的工作抓手:抓党建德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布局规划,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抓扩优提质,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抓“五育并举”,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抓科学教育,厚植创新人才培养沃土;抓“双减”落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抓教育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抓协同育人,促进家校社形成育人合力;抓国际交流,提升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影响力;抓校园安全,守住学生生命安全底线。
教育综合改革是一项常议常新的重要议题。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教育部分两批共设立24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明确了改革攻坚任务清单,引导各地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构建地方党委政府协调解决基础教育重大难题、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攻坚机制,明确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改什么以及如何改。
当前,从城乡二元走向城乡一体、从地区试点到全面推进、从被动卷入到主动引领的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下,以“深化统筹”为核心特征的教育综合改革已进入以教育强国建设为核心要旨的新阶段。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需要进一步把准改革方向、增强改革动力、突出改革重点、提升改革实效。
此外,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不能脱离社会支持只在教育系统内进行自我改革,要准确把握“综合改革”的实践逻辑。其次,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要以系统思维为引领统筹协同推进,正确处理好教育各个子系统与整体及子系统之间的关系,集中力量突破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最后,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要重点解决突出的均衡性问题,着力促进教育在区域、类型、层次、结构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基础工程。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既是国家之本,更是民心所盼。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绝大多数县(市、区、旗)域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目标。《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扩优提质行动》)指出,健全优质均衡推进机制,分省份制定实施规划,明确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2024年5月,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认定56个县(市、区)为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正处于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的新阶段,亟须补齐短板弱项,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在具体的研究与实践中,“集团化办学”“新优质学校建设”“深化‘九年一贯制’办学”在缩小教育差距、助力优质均衡发展上发挥了明显的政策和制度优势,逐渐成为各地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和现实选择。在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方面,各地根据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目标,通过高起点举办新建学校、改造帮扶基础相对较好的学校等方式,加快办好一批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在深化“九年一贯制”办学方面,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因其学制优势,在解决减负增效难题、破除学段衔接痛点、深化“双减”落地、培育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研究认为,未来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须进一步深化统筹协调育人,发挥一体化育人优势;健全学段贯通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系统育人;探索差异化政策支持,鼓励不同类型学校探索一贯制育人模式。
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对学校领导体制、管理机制的深刻变革。2022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着力加强党对中小学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政策文件印发以来,各地各校在厘清中小学党组织的领导责任和校长的相应职责,完善党组织会议制度、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和党政协调运行机制,选配好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与此同时,新的学校领导体制变革对中小学书记校长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当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人工智能技术变革等对中小学校提出了新使命新任务,对中小学书记校长的办学治校能力提出了新挑战。选好配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书记校长队伍,成为实现学校全方位变革、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议题。有研究指出,完善中小学书记校长能力培养体系,需要着力提高这支队伍在加强学校党建、规划学校发展、组织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加快数字化建设等方面的能力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2024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政策举措。2024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着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加强教师待遇保障。
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40年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了量质齐升,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健全,教师管理改革深入推进,教师地位待遇显著提高,教师为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需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审视和思考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需求及政策体系优化策略,既要根植于教育强国的历史和实践逻辑,又要具备面向世界、适应时代的战略眼光,以综合改革的思维规划教师队伍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升为国家战略,深刻影响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2024年,全国各地中小学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育人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策略、师资建设、政策保障等方面积极开展了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然而,在筛选鉴别、教育培养、考试升学和质量评价等方面尚未形成共识,面临统一高考与高校自主选拔、早期选拔愿景与实际培养困难、国家政策目标与高校培养责任、资源投入需求和公众公平质疑等多方面挑战。面对建设教育强国的新任务新要求,如何强化政策机制保障、深化培养方式变革,着力造就更多适应国家战略需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基础教育需要全力破解的现实难题。
有研究指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其一,解决观念与认识问题,为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正名;其二,多主体、多维度、精准化识别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为大规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其三,改进育人方式,把随班就读的充实模式作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主导模式;其四,建立健全英才教育体系,打造“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贯通的英才教育体系;其五,建立专门的英才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统筹管理;其六,建立健全英才教育保障体系,为英才教育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财力和社会支持。
学生心理健康是中央重视、群众关注的大事。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对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作出专项部署,要求健全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2024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健康监测等方面开展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有区域将动态监测与传统心理筛查紧密结合,通过引入观察者评价,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及自适应测评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构建了多维立体的心理健康动态监测体系,不仅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提供精准诊断,为心理干预和辅导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高发、低龄化的态势尚未扭转,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还存在专业度不高、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亟须通过加强专业化建设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有效性。一是要区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同任务与目标,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专业化水平。二是要提升广大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能力,提升工作的有效性水平。三是加强相关科学研究,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专业的支撑。四是加强学生权益保护,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性。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2023年5月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首次将“教学”写入国家课改文件标题,聚焦破解长期以来课程改革难以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五大行动”和14项重点举措。2024年,各地在推动教研方式变革、落实新课标新教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强化教研专业引领。筑牢教育强国根基,需要建设高质量教研体系,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深化课程改革、支持学习方式变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有研究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教研系统要从健全教研体制机制、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完善教研保障机制、创新教研工作方式四个方面继续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着力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研究、“五育并举”研究、课程实施研究、减负提质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质量评价研究、教育数字化应用研究等。
二是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陆续投入使用。如何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有研究指出,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需要进一步强化教材使用,深刻认识中小学教材使用的重要意义,指导中小学校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和教材使用观,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在学校工作中把教材使用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在校本教研中加强教材使用的研究,推进教材使用落实落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在教育的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方向上开辟发展新空间。2024年,推进教育数字化突出体现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变革、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等方面。
一是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变革。为充分发挥教育数字化的重要突破口作用,需厘清数字技术赋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逻辑。有学者指出,为应对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在学习环境与数字资源持续优化与智能化升级的基础上,需关注技术赋能的深度学习、绿色鲁棒的数字学习环境、循证导向的教学实践和人机互信的协同教育等维度,共同研究、探索和实践数字教学法,促进教育形态的革新,以建设以人为本、高效、富有韧性的数字教育生态。
二是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2024年12月,教育部确立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并明确提出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内容,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当前,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中,理论层面的研究多,实践探索还比较缺乏。为此,有研究指出未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应重点关注教师角色的重设、教育过程的重构、教育目标的重建三个方向。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的核心要义,要深刻认识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要深刻理解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全面把握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八大体系”,正确处理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五个重大关系,贯彻落实五大战略任务。
当前,全国基础教育系统掀起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热潮,进一步凝聚了基础教育战线的思想共识,强化了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意识和自觉担当精神,激发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动力,广大教育工作者正用实际行动努力回答好“教育强国、基教何为、教师何为”的时代命题。
在上述十大议题之外,关于人口变化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科学教育加法、美育浸润行动、学前教育法的颁布、校家社教联体等,也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多方关注,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文章来源:《中国基础教育》2025年第1期,原标题《探寻基础教育支撑强国建设之策——中国基础教育领域2024年十大热点议题回顾》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侵权,请权利方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