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熊璋: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2024年的思考 - 教育资讯 - 青岛正日软件有限公司
教育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关注 | 熊璋: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2024年的思考

2024-10-24 | 1281|

在当前教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信息科技课程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在《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两年之际,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熊璋教授发布《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2024年思考》。快跟着艺术素质评价系统的小编一起看看具体采访内容吧~

思维导图


章节导览


00:05
信息科技课程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作用与未来发展方向

在当前教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信息科技课程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不仅要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还要实现教育创新,提升教育质量,同时在国际上发挥引领作用。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挑战,信息科技课程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确保教育成果符合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


10:56
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与教育创新的发展方向

熊璋教授强调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和教育创新对未来教育的重要性。讨论了基础教育的现状,强调了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教育水平的必要性。提到了参加世界素质教育大会的经历,明确教师在素质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指出数字化是教育变革的抓手,教育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


21:48
信息科技课程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及未来趋势

熊璋教授强调信息科技课程在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指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尤其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信息科技课程应如何服务教育、实现课程高质量发展、开展教育创新以及适应时代要求成为关键议题。提出通过推动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结合国际趋势和国家政策,充分利用信息科技的优势,增强学生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以实现教育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的强大。


29:12
人工智能革命对教育的影响

世界银行发布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教育领域,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极快,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促使教育界积极探索AI与教育融合的新模式。中国和美国在AI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双方均致力于利用AI提升教育水平,特别是在数据、算力和应用场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开源AI模型的出现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会,有利于加速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35:05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未来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它越来越深入到教育领域,与人类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工智能不仅在辅助教学,甚至开始尝试独立进行教育活动,这引起了关于人类角色边缘化的讨论。教育工作者面临新的挑战,必须适应与人工智能协同工作的模式,同时,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推动教育方式的革新,比如自主式学习和沉浸式学习。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视创新教学方法和数字素养的培养。


48:04
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在教育强国的背景下,通过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体系,特别是信息科技课程中,以形成由一流企业集群支撑的高生产力教育生态。提出将人工智能纳入、利用、融合至信息科技课程,以及如何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适应人工智能发展。强调信息科技课程应对新时代挑战,服务于立德树人目标,并促进素质教育和科学教育。同时,强调教材的动态性、针对性、多元性和交互性,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和国家需求。以及如何利用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提升教育质量和改变教学模式,以培养能够驾驭人工智能的未来人才。


讲座原文

我们的课程标准已经颁布两年了,到底我们今天如何来看这个课程标准?未来我们这个课程标准应该怎么发展?在今天的报告以前,我用一句庄子的话与大家共勉,“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信息科技课程现在是要负教育强国的大舟,要负教育下一代的大舟,要负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大舟,如何负起这个大舟?我们要厚集,现在如果我们集了一点水,不厚也不能载舟,道理就是在这个地方。1个小时我想从三个角度来讲我的一些理解,我的一些思考。教育强国建设和人工智能、信息科技的关系是什么?人工智能的挑战和我们信息科技课程的关系是什么?信息科技课程有什么样的新挑战?有什么样的新机遇?


先说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国建设是习总书记2023年5月29号在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上提出来的。大家如果注意的话,我给大家提示三个关键的点。


第一个点。习总书记说没有一个强国不是教育强国,反过来说,教育强国就是强国的基础。第二个点。提前优先布局,积极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这种布局变局新局的观念是中国最近30年发展的观念。我们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是在优先布局。我在其他的场合讲,过去教育部颁布的加强科学教育,十年以前中国开始强调素质教育,都是布局。习总书记在这个报告里面还有一个明确的话,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教育功利化倾向是什么?我今天上课,我的目标是课后写作业。我上了一学期的课,我就是为了期末考个好成绩。我上三年的课,我就是为了升学。二十大的报告,二十届三中全会。昨天、前天在一个很重要的场合,怀部长有一个长篇的讲话,其中就提到了我们要有新的人才观和成才观。什么样的人是人才?考得好就是人才吗?成才观,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提升,我们说他成才了。所以教育强国不是一个空的口号,教育强国非常实在,对我们的教育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预计九月份会开全国教育大会,上半年开的是全国科学大会,下半年会开全国教育大会。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我期待会有教育强国建设的规划和纲要颁布,会有非常多的新的政策、新的说法。二十大、三中全会是什么?它就是一个创新的大会,它就是一个改革的大会。从怀部长的报告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科技教育人才协同发展,教育必须走出传统的那一些个约束和禁锢。信息科技课程的作用和地位和往常不可同日而语。我一会儿会给你们解释。


信息科技课程我们没有必要和其他有些学科去比,是不是要考试,是不是有高考,是不是有中考,是不是有教材,纸质教材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科技课程在服务国家教育强国建设中间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信息科技课程的机会越来越好,挑战越来越严厉。我们做得好,我们就上台阶,我们会引领教育改革,引领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引领全世界教育的发展。我们做得不好,我们就会被人家诟病。所有信息科技的从业人员,还有我们这边很多教研员,很多作者,很多一线的老师在这样的变局的情况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把信息科技课程搞好,为中国的信息科技教育的发展道路添砖加瓦,让中国的信息科技教育走在世界的前头,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今天早上见了很多老师,“熊老师,我们终于有了课标了,我们终于有了国家课程了”,已经过去了。是今天面对教育强国建设任务的时候,面对人工智能冲击的时候,信息科技课程如何上台阶的问题。我们要看得远一点,我们要看未来。大家如果记得的话,我可能在2021年在《人民日报》写过一篇文章,我当时叫做义务教育的担当。我主要的观点就是跳出教育看教育,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看教育,国家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站在未来的深度看教育。十年以后,20年以后,如何评价今天我们的课标,今天我们的课程建设?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看教育,我们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习总书记说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什么叫人民满意的教育?如果我们在座的全国的信息科技老师能够一鼓作气,团结一心,信息科技的空间非常大,我们一定可以把这个东西做好。所以教育部请我来说,熊老师你来讲一讲。其实我昨天也有会,今天下午也有会,明天也有会。我说我一定要来讲,因为这个机会难得。所以我先来说一说教育强国建设和信息科技课程的关系。中国的教育,习总书记说就是要解决三个问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5月29号教育强国建设的这个政治局集体学习,5月29号开,5月30号发新闻。我当晚写了一篇文章,6月1号刊登在《光明日报》的理论版。教育部的领导跟我说,熊老师你这个是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第一篇理论性的文章。我当时说建设教育强国,人工智能赋能“怎样培养人”,我的观点是培养什么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谁培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什么人?习总书记的原话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这两个目标定死了,是我们教育的初心。“怎样培养人”是我们要与时俱进的东西。所以我认为建设教育强国里头有五个具体的目标。第一个目标,必须服务国家的发展战略。第二个,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三个,通过教育创新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第五个教育的国际引领。我一会儿会一个一个给你们诠释这些代表什么样的意思。如果我们能够把握这个方向,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方向就对了。我们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这个内容有没有上教材?这个内容有没有上指南。我们要关注的是我们现在的这些教学,我们现在这个课程建设是不是符合国家的战略,是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不是有教育创新,是不是支持了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不是能够实现国际引领。所以我把信息科技课程定位为初心。立德树人,做法与时俱进,这就是一个哲学的关系。我们永远坚持立德树人,同时我们又不是躺在立德树人的口号下睡觉,去转去躺平,我们一定要卷起来,我们一定要做起来。躺平是没有进步的。


我在很多场合讲过,信息科技老师是一个辛苦的行业。我是计算机科班出身,我在这个行当工作很多很多年,我都不说具体的年数了。我真的没有停歇过,不断在想明天怎么样,后天怎么样,大后天怎么样。其实我今天要讲的东西也是信息科技课程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什么样子。所以我叫2024年的思考,而不是2022年的解读。那个解读已经解读过很多遍了。去年的2月13号、14号,北京开了世界素质教育大会的第一届大会。怀部长主持的,中央领导参加的,联合国秘书长都致辞的。那个是全世界疫情以后第一个关于教育的世界级的大会。130多个国家参加,八十多个教育部的领导来,在北京那个是最大的一个会了,是最近几年。当天晚上中国教育电视台有一个“遇见”节目,请我去做一个专访。我当时谈的就是基础教育如何乘云而上。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有特点的,是有实力的,但是我们要有一个向上走的过程。对于我们传统的以知识传递为主的教育,能不能够适应现代时代的要求?我是有一点质疑的。如果我们永远是刷题,永远是为了那个考试,为了卷那个卷子的分数,我们很难进步。我们不要瞄准其他科目的那些教学方法,不要和他们攀比那些相对来说过于传统的东西。信息科技课程建设应该走出自己的一条新路,要引领教育变革、教育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比做几道题难得多了。你们回去再梳理一下习总书记最近的讲话,怀部长最近的讲话,国家关于教育发展的一些思路,我相信大家心里就有数了。第二天中国教育电视台有个直播节目叫长安街,又请我去做直播。我当时谈的就是数字教育引领未来。这是今年的1月30号,在上海浦东召开了第二届世界素质教育大会。明年的春节前后在这个地方湖北武汉召开第三届。明年的春节前后半年以后,就在武汉要召开第三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浦东开幕式的时候,怀部长有一个讲话主旨演讲。下午我有一个主题报告,这个主题报告里面我讲的题目是什么?我讲的题目是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我讲完以后,很快上海的党报文汇报就刊出了一篇文章。他说在世界素质教育大会上,熊璋认为在智能世界里,老师依旧是学生的灵魂工程师。我当时底下做了很多各国的教育部长,我想诠释的是什么东西?人工智能素质教育在影响教育。在西方有些国家开始怀疑,有了素质教育,有了人工智能教育,传统的学校还存不存在?传统的老师这个行业还存不存在?我的观点是,我不管你西方怎么样,中国的学校会永远存在。因为中国的学校有立德树人的任务,中国的老师会永远存在,是因为中国的老师是我们学生下一代的灵魂工程师。人工智能有了以后,老师的地位越发重要。要保证我们的学生走正路,走到健康的道路,能够为未来的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我们的担子更重。


非常有意思的是,中国教育报第二天刊发头一天的这种会议的综述。他用的新闻标题就是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教师的立身之本。非常荣幸是本人的发言题目,中国教育报做他的这个会议报道的题目。学习强国,一个礼拜以后,学习强国专门也写了一篇综述。2024年世界素质教育大会上,熊璋认为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他们这些材料都是直接递到部长办公桌上的。在这一次的会上,我来给你们提示一下我的感受,上海这个会做了七件事儿,时间的关系我没法展开讲。我只是要告诉你们,第一件事世界,第二件事国际版,第三件事中外,第四件事国际,第五件事是全球,第六件事是前沿,第七件事是世界。发现没有?全部是提的世界、全球、国际的事儿。这是中国的鸿鹄之志,数字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中国有机会引领全世界的发展。我跟你们讲过,你们再回顾一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年的那个蓝皮书。政府行为的人工智能K12教育综合中国部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有三个勾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支持的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覆盖了人工智能的各种课程计划。你们回头去看这本蓝皮书,那本蓝皮书发布以后,世界各国很多的专家来找我。前几天碰到一个日本的专家说熊老师你不懂日文。我们现在日本人引用你的文章好多,英国也有,美国也有。美国的一个教授告诉我,OpenAI2024年要推出OpenAI adelia OpenAI学院。他说人家收集了熊老师你所有的文章、所有的讲话、所有的PPT、所有的视频,他们灌进去在学习。他们也可能出中国的信息科技的教材教案。这个会议的当天晚上,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我也是他们那个直播节目长安街。我讲的是数字化如何引领教育变革。教育一定会变,而数字化是抓手。我刚才说这个会上第六件事,发布了一个素质教育前沿的一个英文刊关于素质教育人工智能教育e-learning全世界现在有名的刊物三本HVE有一个叫TLT,在座可能很多人知道。还有一个e-learning ACM有一个on education,我们团队很多人在这三个期刊上发文章。素质教育前沿是中国的第一本关于第一季度education的一个期刊,英文期刊怀部长亲自推动的在这个会上的创刊号,本人非常荣幸。第一篇长文是本人写的,整个这个期刊150多页,本人这一篇文章25页的长文谈的什么?谈的世界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这个是代表中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间素质教育的地位。人工智能教育的地位和我们在座密切相关。不能说熊老师在外面宣导我们要搞素质教育,然后我们自己的信息科技课程还是传统的方法。我稍微梳理一下教育强国建设,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一个轨迹。人工智能赋能推动我们开始教育创新。信息科技课程的老师是有优势的,我们是这个行当的,我们懂这些东西,我们容易上手。尤其是人工智能,现在绝大多数是开源的,大概你十分钟你就可以用一个开源的平台,开源的工具,甚至于开源的代码解决自己的一个问题。这也是教育创新。你只有不断地创新,你才有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创新加上教育高质量发展,才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你如果都是传统的方法,你如果都是过去的质量,教育强国建设抓手在哪?基础在哪儿?进步点在哪?和原来的不一样在哪?为什么就是强国了?在第一部分结束之前,我有四个问题供大家参考。我会在最后做一些响应,做一些回答。第一个问题,信息科技课程如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不远,不要说教育强国建设和我信息科技课程隔得很远的,不要这么想,很近。第二个问题,信息科技课程如何实现课程的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我非常坦白地说,你如果跟原来一样,肯定不是高质量,你必须和创新联系在一起。那就是我说的第三个问题,信息科技课程如何开展教育创新?我在很多其他场合讲过很多路线方法怎么去做。大家记得我们义教的七年级叫互联网与创新。八年级就要物联网与探索,当年是我坚持的最后要讨论课程标准的最后一些关头。曾经有人反对,熊老师你这个课为什么要谈创新?为什么要谈探索?课标颁布以后第二年习总书记的讲话,在教育双减中做科学教育的加法,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创新。我们要让学生会创新,我们自己不创新能行吗?我们怎么创新?最后一个是信息科技课程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其实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信息科技课程建设,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数字素养与技能,在品格、在价值观、在能力方面得到什么样的提升。他能够适应这个社会的要求,就是我们常说的他有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生活在一个人工智能社会里,他有从容感、幸福感、危机感、使命感。这些东西是我们过去做过很多研究的。我们的这些研究都是可以直接联系到课程的建设的。一个教案怎么写,一个课怎么上,一个活动怎么组织,一个评价怎么推行。每一个环节都有时代的要求和我们自己的创新。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教育强国建设和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关系。


第二个,人工智能的挑战和信息科技课程的关系。其实教育部最近关注人工智能,找我去咨询开座谈会非常多。我也有我的一些观点给他们讲。我们先看看国际上的形势,这个是uni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月18号宣布3月19号为世界数字教育日,以后每年的3月19号就是一个节日,就要庆祝素质教育,就要总结素质教育,就要推动素质教育。任教授的海东总编在这儿我有一个建议,如果有出版社有这样的意愿,有这样的积极性,明年的3月19号率先在全国搞一个活动,响应全球的素质教育发展的这种趋势,做出中国的特色,其实就是要有人牵头,有人敢做,做出中国的影响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世界经济论坛过去都是谈货币、金融借贷、经贸交易的一个论坛,都是各国总统,各国的总理出席的会。今年的达沃斯间大里头有一个什么?当教育遇到人工智能,这是一个经济论坛在谈人工智能。


福布斯过去评富豪榜的一个期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你们回去看每一期都有关于教育,关于人工智能。这个是今年年初的一篇文章,他来判断2024年全球有什么发展。他说AI和数据2024年将改变教育,你们去找来看看,他写得是有一些道理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个月出了一个蓝皮书,特别有意思。有意思的是什么呢?他说在亚太地区生成式ai reshape education,就重塑这个教育,可是他把它放在亚太地区,他认为亚太地区是走到前头的。我自己的观察。我上个月去过欧洲差不多十几个国家做一些调研。西方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推动教育的创新力度远不如我们,我们的力度是大的,我们的老师认识是清楚的。因为相对来说我们愿意接受人工智能对社会的改变,我们能够积极地拥抱人工智能,这是我们的优势。


这又回到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二月份他有一篇文章,他说AI用AI我们可以重新设想reimagine我们的教育没有天花板。就是人工智能改变我们的教育,深层次I改变我们的教育是没有天花板的。我们的限制是天,没有什么东西挡得住的,是没有止境的,是无限的。昨天一人家推过一篇文章,世界银行在今年上个月7月20几号出了一本书,叫做人工智能革命,教育中间的人工智能革命。世界银行、达沃斯、福布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在关心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这些都是国际经济、贸易、金融发展的一些主要的关注者,都关注到人工智能与教育。一定有它的道理。我自己的判断,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太过强势,并且对教育有直接的挑战。人工智能和过去很多的技术不一样,蒸汽机、电力马达、电话通讯都是在这个技术发展成熟以后,教育界把它拿来用到教育中间。人工智能在发展的过程中间,他没有一天忘记来影响教育。他认为教育是他的第一个应用场景,他不断地在改变教育。


比方说欧盟AI他去年说要在2024年推出ChatGPT的5.0的同时,他就宣布我们要推出一个OpenAI的academia OpenAI学院。他已经跟痘灵狗开始合作。做一些教育的人工智能赋能的研究。可汉学院他也有合作的发展。过去给你们讲过,我稍微梳理一下。其实这一轮的新一轮的人工智能的进步,它的起源就是一个技术叫transformer,我就不细讲了。就有大语言模型LLMS,然后有大行为模型LAMS,然后就有多模态模型LMMS,然后就有生成式ai你们知道这些个技术的发展就在短短的一年以内。这种技术的突破,科学的进步,让从业人员,让信息科技计算机界的人有了特别大的信心。我们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完了就大家带来竞争。美国和中国,中国自己的头部企业美国自己的头部企业,你们如果注意观察的话,A公司出一个产品,B公司一个月以内保证出一个新款。B公司出了C公司一个月以内马上要出一个新款。从文本方式到有语音处理,到能够处理图片,到能够处理视频,半年的时间。这种竞争带来的创新,带来的投入无与伦比的大。所以像世界银行,像达沃斯,像福布斯,都开始关注人工智能与教育。


过去搞人工智能的专家都说人工智能三大要素,数据模型、算力,我加了一个要素,场景。其实现在中美之间的人工智能竞争,我们的优势一个是数据,一个是场景。中国的各行各业是愿意利用人工智能的,中国的老百姓是愿意接受人工智能的。你在中国任何一个偏远的地方,到超市,到集贸市场随便买两个萝卜,两颗白菜,他都是摆一个二维码。你刷他就认为这个钱就可以到他的兜,他就可以用来买别的东西。到今天为止就这样的模式在有一些发达国家是不可想象的。而教育是所有这些场景中间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景,这就是我们信息科技课程的空间。


第三个特点,开源。这一轮非常奇怪,所有的人工智能的大模型的这些厂家,中国的、美国的,推出来的东西几乎全部是开源的。某种意义上,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利用这些开源的模型做好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没有必要从头做起。这种开源的方法对于企业来说,它的扩散非常快,马上形成交叉,马上形成覆盖。对于我们来说,正是我们利用这些开源的东西加速我们的研发的机会。


最后我还想说一说到底人工智能和我们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可以讲AI我们可以讲人工智能AS越来越接近人类,close to human, 和我们人类混杂在一起mixed with human,还有特别像我们人类human like我们有时候都不知道对方答应我们的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机器。他现在已经是我们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人工智能。而人类正在被边缘化,这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一个事实。


在座的各位都知道图灵测试一个联部帘部的这一侧有一个人叫C联部的这一侧有一个人有一个计算机A和B他们对话。如果这个C这个人能够判断这边是人还是机器,这个C这个人就赢了。如果这个C判断错了,那就人工智能赢了。


这是传统的图灵测试,C是个人,这边A和B是一个人一个机器人。我现在让你判断你的学生的一个作业是他本人写的还是人工智能写的,你判断得出来吗?你现在用什么来判断?你是用另外一个人工智能去判断。因此这个C由一个真人变成了一个人工智能,相当于图灵测试的第二版升级版。左边这个C不再是一个真人,而是一个人工智能。ChatGPT3.5推出来的时候,美国的一个华人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博士,他就推出来了一个ChatGPT zero。你有一篇文章灌到他的系统里头,他在用ChatGPT去来判断这篇文章是人写的还是机器写的,人是不是在被边缘化,或者人的作用在降低。


被指挥。我从这个地方,我要去武汉天河机场,外地来的人你们知道怎么走吗?给你个车你能开去吗?有人说能开去,那我就导航去。你是不是听一个人工智能在告诉你直行、左拐、右拐再直行,下一个红灯左转,你是不是在被指挥被教育。未来我们的学生除了在座的各位真人老师以外,他身边会有很多人工智能老师。这些个人工智能老师就在教育这些学生。


美国一个大公司的大老板,把自己的孩子从一个州挪到另外一个州。然后他今年招了50个学生,没有真人老师,他在尝试全部用人工智能来教这50个学生。他在对比那些真实的学校会教出来是什么样子。这个是在全世界有影响力的教学改革教学实验。我们正在被计算机人工智能的教育,西施我们人的教育。被设计。我们有很多年轻的女老师,包括一些男老师要备孕,你是不是要看一个指南?不能抽烟,不能喝酒,是不是要去做一些检查?必须吃什么?这药那药,我们那个年代没有,现在就有,为什么要吃这些药,吃这些营养品?


我们其实是在被设计,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变革是我们回避不了的。这种挑战是不可逆转的,只会越来越强烈。所以未来一定是人与人工智能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我们完全没有可能说把人工智能挡在门外,我们也完全没有可能脱离人工智能自己去发展。我们又不想完全被人工智能所控制。我们人只有辛苦一点,只有更卷一点,只有和人工智能协同发展。原来是人工智能mix的VC human,现在是我们human要mix的是人工智能。


这样的场景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更新我们的教育重塑我们的教育,更新我们的信息科技课程,重塑我们的信息科技课程。信息科技课程应该是首当其冲的探索者、排头兵,信息科技课程的任务非常重。坦白地说,今天有了人工智能以后,和我们几年以前讨论课标的场景又不一样了。


这个是上个月这个月13号,8月13号服务不是。的一篇文章。他说为什么人工智能让教育工作者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重要?我非常认同,有了人工智能,恰恰人工智能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比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都重要。它里面有很多理论,很多道理,我觉得是讲得通的。


这个是《泰晤士报》的高等教育论坛,他也是在今年的四月份有一篇文章,他讲了几个方法让AI和这种沉浸式的技术来重新改变我们个人化学习的模式。基本上未来人工智能和信息科技的发展,我们应该有两大方向是革命性的,一个是自主式学习,一个是沉浸式学习。而信息科技课程应该在自主式学习的探索和沉浸式学习的探索中间扮演重要的角色。


这个是今年年初全球一个有名的经济刊物,叫经济学人。英国的他有一个教育基金会,他的一篇文章,他就说未来的学校还存在吗?我在世界素质教育大会上1月30号的发言就是针对这篇文章来的这篇文章是1月21号发表的,我正好看到,我就想到了我1月30号的那个发言人的主题,他是怀疑未来的学校会不存在的。


比尔·盖茨对人工智能和教育的关系有一些诠释。这个是比尔·盖茨的官方微博,他只有这唯一的一个官方微博。他说AI将完全改变人用计算机的方式。他说了七个方面,他说未来因为有AI每个人会有一个人工智能助理。


人工智能助理的概念是什么?是我只要告诉他目标,我不需要告诉他环境参数,不需要告诉他过程,不需要告诉他边界条件,是他自己去找,这叫个人助理。我只要说我要从这个酒店要去到机场,他就会搜索天气怎么样,主人应该穿什么衣服,他应该去搜索路线应该怎么走。告诉那个司机他应该去搜索主人要去开什么会要去办什么事,应该携带什么样的文件。主人这次出去要给谁打交道,要做一些什么样的准备?它相当于是一个你的全程的秘书。现在有一些人说我有个人助理,现在社会上现存的所谓的助理还不是理想的agent。如果我们真的有一个personal agent,我们将手机上只有一个应用,就是那个personal agent,所有其他的应用它都帮你打理了。


第一个可能性,未来的老师、未来的学生、未来的校长都会有,教育管理工作者都会有。其实在这一点上中美之间我认为正处在齐头并进,大家都在发展的阶段。中国应该有压力,中国应该把它做得更好。


比尔·盖茨认为第二个人工智能的应用就是生命健康,第三个就是教育。你们不要看教育排在第三个,它排在了生产制造之前,它排在了娱乐之前,它排在了购物之前,它排在了技术工业之前,他排在了技术挑战之前。他的这个判断是对的对教育是怎么改造呢?他说AI的agent将给我们有一个革命性的教育。根据老师的教育方法、教育习惯、教育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背景,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根据学生的前途发展,量身定制未来的教和学。


今年两会以后,怀部长有个讲话说让人工智能深入到教育教学课程管理全过程,让老师创造性地教,让学生愉快地学。跟这个话是一样的,就是它可以增加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体验。三中全会以后,怀部长专门有个讲话,打造中国版的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三中全会以后,怀部长的讲话的要点就是打造中国教育大模型。基础教育怎么做?信息科技怎么做?我们能不能我们先做一个异教阶段信息科技的课程建设大模型。我跟黄部长说过,过去说国家的教育大佬也好,现在说这个教育大模型也好。就是都是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来形成的这样的一种建设方式。这是怀部长两会的时候的讲话。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来研究它的有效性、适应性。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培养一大批具备数字素养的教师,让学生青年一代更加主动地学,让教师更加创造性地教。让学生更加愉快轻松地学,让老师更加创造性地教信息科技课程可以率先去探索,率先去实验。今年两会的时候。李强总理在两会上讲了,两会报告里面讲了有一个人工智能加行动。我在学习了李强总理的报告以后,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人工智能加行动是教育创新的机遇。时间的关系我不展开讲。其实人工智能加行动,看起来是要培养一批人工智能新智生产力的一流企业集群。它的场景是什么?怎么样形成这样的集群?在这个生态里边,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场景。如果我们坚持用国家创新的自主科研的、自主可控的产品,中国的教育支撑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链条。


因此在第二部分我也要给大家提几个问题。信息科技课程怎么样纳入人工智能,把人工智能纳入到信息科技课程里头。信息科技课程怎么样去利用人工智能,把人工智能用好。第三个,信息科技课程如何融合人工智能。第四个,信息科技课程培养了学生如何适应人工智能的发展,大家可以思考,我一会儿会尝试做一些简短的回答,这是我讲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信息科技课程的新机遇、新挑战。我们有一些什么样的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我们有一些什么样的机遇,我们怎么去把握?我第一个阶段的报告讲得最后有四个问题,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开展教育创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第二部分也提了四个问题,纳入人工智能、利用人工智能、融合人工智能、适应人工智能。


我在第三部分我再提一点具体的问题,信息科技课程如何服务立德树人?在座的各位在你实施这个教学的时候,你的心目中、你的内心、你的人工智能也好,教育强国也好。最后落实到立德树人上,你的目标是什么?信息科技课程如何落实素质教育?你是怎么来看素质教育?在你的这一堂课、这一个单元、这一个任务、这一个项目的时候,你的素质教育在什么地方?怎么样推进科学教育?我过去在很多场合讲过信息科技的课程标准。大家在做这个课的时候,不管你是一个年级的课、一个学期的课、一个单元的课、一次课,你心里一定要有数。最高的是价值观、品格、能力我是怎么反应的?第二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我是怎么反应的?第三个是六条逻辑主线,我是怎么反应的?这就是我说的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科学教育。


最后是信息科技课程如何保持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这个课程一定要有时代性,某种意义上这个课就是一个给学生实现动态教育的过程。技术发展太快。坦白地说。纸质教材真的是要改,不光信息科技课。因为此次教材一出五年不变,三年不变,有很多的案例已经成就,有很多的场景已经过时。记得教育部官网曾经挂过我的一篇文章,我关于教材的观点,未来教材的观点,新形态教材的观点。我们要保持动态性,反映最新的科技进步,反映最新的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第二个是针对性,让北京、上海,让青海、西藏、新疆的同学都能够有感受的场景。你不能给青海、西藏、内蒙的同学全部是举的北京、上海的情景和案例,一定要有针对性。第三个是多元性,连人工智能都有多模态,你做个手势他就知道你是在划拳。我们现在如果是一个静态的文字,静态的图片,你怎么满足他的要求?沉浸式学习是我的第四个要求,我叫交互性。就是人在还的那种学习,学生在那实实在在地就在这个学习的场景中间,这是一种角色动态性、针对性、多元性、交互性是我们的发展方向。非走不可信息科技课程应该带这个头,各位老师应该带这个头,把我们过去的思维瞄准其他课程。


因为有高考,因为有中考,得到尊重的这种心态流转到我们,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成效,让他真正地进步。把过去那种刷题的模式,改变到增加学生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这种模式。我们的条件是好的,基础是好的,我们得天独厚,我们应该引领这样的发展。信息科技课程应该有自己的天地,应该有自己的空间,应该带领所有的学科走到一条新路。落实习总书记讲的,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我们应该享受这样的过程,本人是非常享受的。我刚才跟你们说,我每天要学新的东西,我每天也非常的辛苦,要读很多的文献,要看很多的新的资料的发展。但是我享受这样的过程。就我这个PPT,我今天早上给林总的是早上六点多给的,五点多给的。昨天晚上1点多我给他一版。今天我现在用的是第五版,早上五点钟,昨天半夜一点钟是给了他的第四版。前天是第三版、第二版、第一版。我在不断地去更新它,不断地去看全球有什么发展。解放我提了很多的问题,我不能完全都作答。其实我心里有很多的想法,但是我只能够最宏观的最概略性地说我的想法,说信息科技课程的机遇在哪?面对教育强国建设的要求,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做?


信息科技课程是一个非常基础的东西,我们完全不能够把它和传统的一年前、两年前、三年前的那种信息科技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来比。我们也不要比今天其他学科的课程,我们要瞄准的是什么?从信息科技课程到科学教育,从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到科学家精神的提升。到素质教育,到提高全民的全面发展,新一代全面发展的素质。我们经常说全面发展除了举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外,是整个社会这一代人的全面发展。靠素质教育。我们如果信息科技课程建设能够瞄准科学教育,瞄准素质教育,我们可以走出一条信息科技教育的中国道路。有中国特色的信息科技课程建设,我们经常还会有人说,熊老师你这个课程标准,你这个建设和英国怎么比?和澳大利亚怎么比?现在都是他们在跟我们比,我们是走在前头的。所以信息科技课程的建设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一部分,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率先利用数字化教育,利用人工智能去做创新,去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这就是给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实实在在的力量。信息科技课程面临的一个是教人工智能还是用人工智能教的问题,这两个都不矛盾。我昨天本来想诠释一下,从一年级信息分享一直到九年级人工智能与社会。我原来准备想这个是现在的结构,我们未来应该是个什么结构?怎么样把人工智能融进去?后来我觉得时间不够,我展不开。


我给教育部提过建议,人工智能课怎么开?在中国我们有一个信息科技课程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实施的一到9年级到12年级的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涵盖了人工智能的教学计划。以本人的专业观点,如果我们开一个信息科技课程国家课,我们并列在开一个人工智能课程。它很难划分开的。就是我们把信息科技课程的内容都描述完以后,到底人工智能课程还有一些什么样的内容。因此我的建议是,我们应该考虑把信息科技课程的建设跟人工智能课程的建设把它混起来。甚至于我们都可以改名字叫做信息科技与人工智能。把我们的课时从1.5%升到3%,我们把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做。所以我们既要做教人工智能,又要做用人工智能教。我们的目标是培养能够驾驭人工智能的下一代。他不光是要会用他,要懂他,要能够驾驭他,才能够实现人与人工智能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这是面对教育强国建设目标,面对人工智能挑战,信息科技课程发展的最佳道路。谢谢大家。


文章内容转载自疆育匠芯至慧智学微信公众号,微信号 |IT_home2024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侵权,请权利方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