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展望 - 教育资讯 - 青岛正日软件有限公司
教育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观点 |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展望

2021-10-29 | 5318|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雷朝滋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突破,具体内容来跟多考合一考试系统的小编一起看看吧~


过去二十年,

中国教育信息化事业蓬勃发展


过去二十年,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2003年起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规划深入实施,加快推进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教育信息化对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创新、引领教育变革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到“十三五”末,我国教育信息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突破。


第一,从总体成效上看,我们取得了“五大进展”。一是“三通两平台”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二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升,三是信息化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四是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五是教育信息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国家开放大学组织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将高等教育带到农村,帮助50多万名农民实现了大学梦,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0年度“哈马德国王奖”,这也是联合国系统内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最高奖项。总体而言,在信息化的驱动下,教育理念更新和模式变革不断深化,为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从标志性成果上看,我们完成了“四个全部”(也就是实现了4个100%)。一是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属高校全部成立了网信领导机构。二是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通过与工信部联合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到2020年底全国未联网学校实现动态清零,出口带宽100M以上的学校比例达到99.92%,接入无线网的学校数超过21万所,约四分之三的学校已实现无线网络覆盖。三是各省级平台全部接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成立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联盟,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通过国家体系枢纽环境接入各级平台221个。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超过1亿个,近半数的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和教研。依托国家体系面向全社会广泛开展优质资源汇聚,参与应用服务商468家,形成了覆盖全国、多级分布、互联互通的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四是全国学校和师生全部纳入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为国家核心业务系统提供约2.3亿在校学生和在园幼儿基本数据共享服务。总的来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以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形成了基础条件大幅改善、数字资源日益丰富、治理能力持续增强的良好局面。


第三,从发展路径上看,我们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不断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典型案例和行之有效的应用模式,包括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教师应用模式、课堂应用模式、数字校园模式、网络学习空间模式、校际应用模式、区域整体推进模式、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式等。二是全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日益健全。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探索形成“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机制。教育部先后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大部分省份也与他们建立了合作关系。此外,科大讯飞、腾讯、阿里、华为等大型企业也与部分省份开展了深入合作。三是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基本形成。始终立足中国国情、教情,注重发挥制度优势,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


第四,从统筹安全发展上看,我们抓好了“两件大事”。一是加强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提升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二是全面实施教育系统党委(党组)网络安全责任制,不断提升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实现网络安全和教育信息化协调发展,成为“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


第五,从服务抗疫大局上看,我们筑成了一条坚固的“教育防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党中央科学决策、果断应对,教育部与各地共同努力,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我国成功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通过强化网络平台保障、开放共享优质资源、关心关注特殊群体、合作分享中国经验,以信息化有效支撑了全国近3亿师生“停课不停学”,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从体验到参与、变被动为主动,社会各界广泛凝聚共识,教育信息化发展迎来重要契机,实现“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今天,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这里,我们可以重点从三个维度来理解和认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环境。


第一,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能够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促进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肩负着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列入十大战略任务。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面向未来的重要战略任务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技术飞速变革、教育融合创新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空前增长,工业时代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倒逼教育系统必须做出全面、深刻的转型和变革。进入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培养大批真正具有家国情怀和引领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引领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必须着眼“两个大局”,以信息化推进教育体系的深层次、系统性、全方位变革,为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地支撑。


第二,二十年后的今天,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日趋严峻。以中美贸易争端为标志,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诸多“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要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竞争,面对共同的国际竞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竞相制定系列国家战略和规划,积极推行新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方式变革,深入开展跨学科教学与协同教学,加快学校组织形态转变,推动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尤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国进一步加快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步伐。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扩散已经导致全球188个国家中的15.8亿学生停课,占全球在校学生总数的91.3%,各国纷纷出台相应举措,关闭学校,将教育从线下搬到线上,开展了一场全球化的在线教育实验。日本将原计划2023年度实施的全国中小学生人手一台终端电脑发放计划提前到去年底完成。美国每五年颁布一次《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从“学习、教学、领导力、评价和基础设施”五个方面制定了美国未来五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最新版本旨在为相关教育研究人员或教育机构树立一个技术变革学习的愿景。欧盟推出了“数字欧洲”计划,法国实施“投资未来计划”为基础教育领域的数字化建设进行投入和保障。


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是在规模化教育的前提下实现教育多样性、个性化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既能发挥人口优势、保障教育的规模,又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国际视野、堪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重任的多样化人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明显,如何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助推我国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战略性转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中国教育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选择。


第三,二十年后的今天,服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要求,智慧教育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智慧教育是教育在信息时代的新升华,是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变革的新阶段。智慧教育是着眼当前、面向未来、支撑新时代的教育,不仅要关注“物”,更要关注“人”,不仅要关注“教”,更要关注“育”。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知识的传播载体和方式、改变了知识的获取与利用方式、改变了人的认知和知识构建方式,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成为可能,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终身学习成为新常态,在线教育、智能教育、融合教育、终身教育、跨文化教育正在形成新的发展趋势,并将深刻改变全球人力资源版图。发展智慧教育,重要的是推动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重点是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和教学方法创新,目标是要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强调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学习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从而培养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协作、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继承和发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凝练出的教育智慧,着力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智慧教育新生态。


新征程中,

中国教育信息化将砥砺奋进、继续前行


当前,我们已经步入“十四五”,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网信事业发展也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接续推进中进入了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深刻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提升了市场效率,加快了社会要素流动,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平台。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各行各业形成的固有边界正在变得愈发模糊,交叉和融合成为趋势,跨界和重构成为常态,社会各行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改变。


互联网的发展不但推动着科技和产业的进步,也深刻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速度在加快、领域在拓宽,教育信息化在内涵、深度和质量上也在不断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必须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抢占发展制高点,把握时代主动权,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第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做好教育信息化“十四五”开篇布局。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们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重要的规划和政策文件,形成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工作部署。不久前,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央网信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目前正在按程序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同时,《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的研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计划于近期发布实施。


第二,要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为主导,坚持技术迭代、软硬兼备、数据驱动、协同融合、平台聚力、价值赋能的原则,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6个方面,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以教育新基建壮大新动能、创造新供给、服务新需求,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


第三,要优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构建教育信息化发展新生态。加大对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力度,鼓励企业、社会机构、学校、教师参与个性化资源供给,优化资源供给结构,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良好局面。鼓励开发灵活多样的资源,持续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探索将优质在线课程资源纳入日常教学体系。普及深化“三个课堂”应用,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东西协作、定向帮扶,向教育薄弱地区学校师生共享优质资源,实施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助力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教育振兴。


第四,要深化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促进教学和管理模式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在教学方面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上的应用,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在科研方面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资源、信息共享,促进跨时空的交流合作,加强项目实施过程和经费的监管与服务。在管理方面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与服务效率,降低办学成本,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节能减排,实现教学、科研、人事、学生、财务等方面管理服务的现代化、后勤服务的精细化以及决策的科学化。


第五,要打造教育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通报机制,提升信息系统(网站)防护能力。建立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体系,及时发现、研判和处置网络安全隐患。加强教育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建立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制定数据安全保护措施,重点保护个人信息、敏感信息和儿童信息。建立数据安全评估制度,健全基础设施技术保障体系,全面掌握运行情况,定期开展安全评估,及时堵塞安全漏洞,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雷朝滋在2021(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上的报告。